倾听“老兵的声音”:忆初心、话传统、强作风 —— 教育学院迎 “七一” 主题党日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1浏览次数:34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日,71日上午,教育学院在职师楼301会议室、401 会议室开展了迎 “七一” 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倾听‘老兵的声音’:忆初心、话传统、强作风” 为主题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两位现已耄耋之年的抗美援朝老兵张锁龙、曹志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杨新春,驻教育学院思政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刘琨,常州市建设摄影协会会长屠志强、副秘书长梁菊芬以及教育学院师生党员代表、“惟实”卓越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意义重大、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杨新春主持。

现场全体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热烈欢迎两位老兵的到来,我院学生党员向他们献花。随后,两位抗美援朝老兵开始了他们感人至深的讲述。张锁龙老回忆起从参与抗美援朝到参与援越抗美,再到与战友们在国内共修六条铁路的艰苦岁月,从战场上的英勇战斗到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再到转业后为民主与法制建设尽心尽力,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牺牲,每一块勋章都镌刻着岁月的印记与荣耀。他强调,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初心使命支撑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曹志敏老人则拿出了一系列照片以及他在参与炮击金门时的作战记录本分享了他波澜壮阔传奇经历。这位老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朝鲜礼成江畔南川道上滩洞志愿军炮兵某师团轮战,1958年又奉命赴福建前线担任炮兵射击指挥员,指挥某炮兵群参加炮击金门战斗,用122榴弹炮对距我阵地10999米金门岛140高地观察所实施精密法射击,仅用20余发炮弹摧毁了蒋军观察所。于202010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荣获三等功6次,嘉奖8次。老人手上的最引人注目的照片是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给他本人所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这一张张老照片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深刻诠释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他的话语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以及坚守初心、传承光荣传统的重要性。

杨新春讲话。他指出:刚才两位老兵的讲述,字字千钧、句句滚烫,这是最生动的党课,也是最深刻的精神洗礼。“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今天请老兵们来讲故事,就是要让大家在硝烟弥漫的回忆中触摸初心——那时的共产党人,用“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坚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向死而生”的冲锋,诠释着“为民族复兴”的担当。这正是我们要传承的红色基因,是党的光荣传统最鲜活的教材。他强调,当前,我们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回望历史,老兵们在艰苦卓绝中锤炼出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作风,与今天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求一脉相承。当年,他们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赢得民心;今天,我们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改进作风,把老兵们用牺牲换来的“好传统”,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硬作风”。

紧接着,两位老兵分别接受了“惟实”卓越创新团队“青溯援朝,薪火寻光”实践团的访访谈过程中,两位老兵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分享了他们对党和国家发展的看法与期望,鼓励年轻一代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老兵们的讲述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珍贵的历史瞬间。

80年前,先烈们用血肉之躯筑牢民族防线;75年前,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用生命诠释“保家卫国”的赤诚。两位老兵正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的军装或许已褪色,但胸前的勋章永远闪亮;他们的脚步或许已蹒跚,但革命精神从未老去。这是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员的作风建设,激励全体党员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宝贵精神财富。师生党员们在老兵们的口述史中体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的精髓,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和光荣传统,也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巩固作风建设的决心。今后,教育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作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屠志强、缪刘浏、蒋相杰;文/编辑 蒋相杰;审核/杨新春、王云白